肥厚型心肌病的病理改变是心室非对称性肥厚,本疾病一般不能自愈。
肥厚型心肌病主要是遗传性基因突变引起的,在胎儿时期由于儿茶酚胺产生过多或活性增强,导致心肌细胞排序紊乱以及室间隔非对称性肥厚,临床症状与左心室流出道梗阻、心功能受损、快速或缓慢型心律失常等有关,常见的症状一般有呼吸困难、胸痛、心悸、全身乏力等症状,如果患者出现这些症状不及时治疗,还可能会引发心房颤动、心源性猝死、心力衰竭等并发症,威胁到患者的身体健康。
患者可以通过体格检查、胸部X线检查以及超声心动图检查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来确诊疾病,疾病确诊后,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华法林钠片、地高辛片等药物来治疗,如果患者服用药物治疗的效果不明显,也可以选择外科室间隔切除术、心脏移植术或者酒精室间隔消融术等方法来治疗,可以控制病情的发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命。
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在治疗期间要注意休息,避免情绪过于激动,对病情恢复有一定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