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个月到2岁多见于小儿真菌性肺炎、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小儿副流感病毒肺炎等,家长可遵医嘱对症治疗。
1、小儿真菌性肺炎:
通常是指由于真菌以及放线菌引起肺部炎症,多见于免疫缺陷病,以及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或抗真菌药物的人群,表现为低热、咳嗽、精神萎靡等症状。出现发热症状,可遵医嘱通过对乙酰氨基酚片、复方甘草合剂、注射用两性霉素B等药物治疗。
2、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
是由于呼吸道合胞病毒引起的急性间接性肺炎,多见于2~3岁以内,尤其是6个月以内的婴儿,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逐年下降,临床表现是以咳嗽、鼻塞、发热等症状。可遵医嘱通过小儿止咳糖浆、小儿咳喘灵泡腾片、小儿清肺化痰颗粒等药物治疗。
3、小儿副流感病毒肺炎:
通常是由于副流感病毒感染而引起的小儿肺部炎症,多见于婴幼儿肺炎,常见的表现有剧烈咳嗽、喘息、急促、发热等症状。可遵医嘱使用利巴韦林颗粒、氨溴特罗口服溶液、布洛芬混悬液等药物治疗。
除了以上的肺炎,其中还有腺病毒肺炎、流感病毒肺炎等,具体是什么肺炎,建议家长带孩子去医院做详细检查,明确病因,对因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