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病原体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HIV是一种逆转录病毒,专门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特别是CD4+T淋巴细胞,导致免疫系统逐渐崩溃,使患者易于感染各种疾病。以下是对HIV及其所致艾滋病的详细解释。
HIV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不洁性行为、共用注射器、接触被HIV污染的血液制品,或是HIV阳性母亲未经治疗而怀孕,都可能导致HIV的传播。
HIV进入人体后,会附着在CD4+T淋巴细胞上,并将其遗传物质整合到宿主细胞的DNA中。随着细胞的复制,HIV也会大量增殖,逐渐破坏免疫系统。
艾滋病初期可能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毒复制和免疫系统损伤,患者会出现发热、盗汗、淋巴结肿大等症状。到了晚期,患者可能因免疫力下降而遭受多种机会性感染。
目前艾滋病无法根治,但可以通过药物治疗控制病毒复制,延缓病情进展。常用的抗HIV药物包括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如齐多夫定、拉米夫定)、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如奈韦拉平)以及蛋白酶抑制剂(如利托那韦)等。
预防艾滋病的关键在于避免不洁性行为,不共用注射器,减少血液暴露风险,以及HIV阳性母亲在怀孕前接受抗病毒治疗。此外,普及艾滋病知识,提高公众防范意识也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