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性斑疹伤寒是什么

地方性斑疹伤寒又称鼠型斑疹伤寒或蚤传斑疹伤寒,是由莫氏立克次体引起,以鼠蚤为传播媒介的急性传染病。地方性斑疹伤寒以晚夏和秋季多见,在我国的华北、西南、西北地区发病率较高。地方性斑疹伤寒患者的主要表现为急性起病、稽留型高热、剧烈头痛、皮疹和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病情较轻、病程短,病死率极低。

地方性斑疹伤寒的传播:

家鼠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莫氏立克次体可以通过鼠蚤在鼠间传播。鼠感染后不立刻死亡,鼠蚤只会在鼠死亡后才会叮咬人而使人感染。患者以及牛、羊、猪等也可能为传染源。莫氏立克次体在鼠蚤体内大量繁殖,鼠蚤叮咬人时不直接将莫氏立克次体注入人体内,而是排出含有病原体的粪便和呕吐物在叮咬处,待抓破皮肤后立克次体便进入人体。进食被病鼠排泄物污染的食物也可以患病。

地方性斑疹伤寒的治疗与预防:

治疗:近年来使用氟喹诺酮类药物对本病有效,如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和培氟沙星等。患者体温常在开始治疗后1-3天降为正常,体温正常后还需用药3-4天。

预防:主要工作是灭鼠灭蚤,针对患者需要尽早的隔离。因本病多为散发,故一般不针对人群进行疫苗接种。目前疫苗接种对象主要为灭鼠工作人员与莫氏立克次体有接触的实验室工作人员。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为你推荐

健康自测

健康自测大全 健康早知道

专业医学量表 专业医学团队

扫码关注完成健康自测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