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高血压药是治疗高血压疾病的重要药物,根据其作用机制和药理特点,主要分为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和钙通道阻滞剂五大类。

1、利尿剂

利尿剂通过促进肾脏排钠排水,减少血容量,从而降低血压。常用的利尿剂有氢氯噻嗪和吲达帕胺等,这类药物适用于轻、中度高血压,尤其适用于盐敏感性高血压和合并肥胖或糖尿病的患者。

2、β受体阻滞剂

β受体阻滞剂通过抑制中枢和周围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抑制心肌收缩力和降低心率来发挥降压作用。常用药物包括美托洛尔、比索洛尔等,适用于不同程度的高血压患者,尤其是心率较快的中、青年患者。

3、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减少血管紧张素Ⅱ的生成,从而抑制血管收缩和醛固酮的分泌,达到降压目的。卡托普利、依那普利等是此类药物的代表,广泛用于各类高血压治疗。

4、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

这类药物通过阻断血管紧张素Ⅱ与其受体结合,直接舒张血管而降压。氯沙坦、缬沙坦等是临床上常用的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适用于不能耐受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患者。

5、钙通道阻滞剂

钙通道阻滞剂通过阻滞电压依赖L型钙通道减少细胞外钙离子进入血管平滑肌细胞内,降低阻力血管的收缩反应而降压。硝苯地平、尼群地平等药物属于此类,对老年患者及合并糖尿病、冠心病或外周血管病患者有较好的降压效果。

上述就是抗高血压药的具体分类,当身体出现不适时,建议及时就医,以免延误治疗。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为你推荐

健康自测

健康自测大全 健康早知道

专业医学量表 专业医学团队

扫码关注完成健康自测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