疟疾发作是指由疟原虫感染引起的周期性寒战、高热和出汗等症状的突然出现。这是一种经蚊叮咬而传播的寄生虫病,其发作过程具有特征性的临床表现。
疟疾的病原体是疟原虫,它通过雌性按蚊的叮咬传播给人类。当受感染的蚊子叮咬人时,疟原虫随之进入人体,首先在肝细胞中发育繁殖,再侵入红细胞进行裂体增殖,引起红细胞破裂而发病。
疟疾的典型发作包括寒战、高热和继之大汗等症状。患者在发作时会感到极度寒冷,全身发抖,牙齿打颤,面色苍白,口唇发绀。随后体温迅速上升,可达40℃以上,面色潮红,皮肤干热,烦躁不安,持续一段时间后,患者会全身大汗淋漓,体温骤然降低至正常或以下。
疟疾的治疗主要依靠药物治疗。常用的抗疟药有氯喹、青蒿素类和咯萘啶等。这些药物能有效杀灭红细胞内的疟原虫,控制病情的发展。同时,为防止复发和传播,还需进行病原治疗,即在控制症状发作后进行根治性治疗。
预防疟疾的关键在于防蚊灭蚊。使用蚊帐、蚊香和穿着长袖衣物等防护措施能有效减少蚊虫叮咬。此外,对于疫区旅行或居住的人群,还可采取预防性服药的措施。
综上所述,疟疾发作是疟原虫感染所致的一种周期性症状表现,及时诊断和治疗对于控制病情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