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是机体在致热源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的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时,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的现象。其临床过程通常分为体温上升期、高热期和体温下降期,各阶段表现不同,且可能伴随多种症状。
体温上升期患者常感疲乏无力、肌肉酸痛、皮肤苍白、畏寒或寒战等现象。这是由于体温调节中枢发出的冲动经交感神经引起皮肤血管收缩、浅层血流减少所致。
体温上升到高峰后保持一定时间,持续时间的长短可因病因不同而有差异。此期中,患者皮肤发红并有灼热感,呼吸加快变深,开始出汗并逐渐增多。
由于病因的消除,致热源的作用逐渐减弱或消失,体温中枢的体温调定点逐渐降至正常水平,产热相对减少,散热大于产热,使体温降至正常水平。此期表现为出汗多,皮肤潮湿。
在发热过程中,还可能出现如头痛、头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伴随症状。治疗时,需根据病因选择合适的药物,如解热镇痛药(阿司匹林、布洛芬等)、抗生素(青霉素、头孢菌素等)或抗病毒药物(奥司他韦、利巴韦林等)。同时,患者应注意休息,补充水分,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发热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准确判断症状并及时治疗,是确保患者康复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