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吃母乳腹泻可能是生理情况,也可能是饮食不节、外界刺激、母乳性腹泻、肠炎所导致,需要积极给予处理。家长可以通过调整喂养方式、药物治疗缓解症状。
一、原因:
1、生理情况:婴儿因为刚出生不久,胃肠道没有发育完善,在吃完母乳之后,可能会由于消化功能较弱,而出现大便次数增多的情况,如果没有其他的现象,不用特殊的治疗。
2、饮食不节:如果母乳中脂肪水平较高,婴儿进食奶水过多时,可导致消化不良,此时母亲需要调整饮食结构,避免油腻的食物。
3、外界刺激:婴儿腹部受凉,导致胃肠功能紊乱,引起腹泻。此时需要注意保暖,可以适当使用热水袋进行热敷,但是需要注意避免烫伤。
4、母乳性腹泻:母乳中有大量的蛋白质,婴儿胃肠对母乳中的蛋白不耐受,在吃母乳后会出现腹泻,甚至伴有腹痛,进而宝宝出现吃奶时哭闹或皮肤湿疹的现象,此时可遵医嘱可适当服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调节肠道菌群、服用蒙脱石散止泻。
5、肠炎:婴儿免疫力较低,如果母亲的乳头没有注意清洁,存在细菌滋生,婴儿吸吮后可能会出现肠道细菌感染,进而出现腹泻的情况,建议母亲注意局部情况,婴儿可以配合医生使用蒙脱石散进行止泻。
二、解决方法
1、调整喂养方式:减少每次喂奶量,增加喂奶次数,以减轻肠道负担。
2、药物治疗:使用止泻药如蒙脱石散;益生菌如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调节肠道菌群;乳糖不耐受者可补充乳糖酶制剂。
综上所述,母乳性腹泻的原因多样,家长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必要时寻求专业医疗建议,以确保婴儿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