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凝剂对血液的影响主要有防止血液凝固、分层、保存时间变长。
1、防止血液凝固:
抗凝剂可以除掉或抑制血液中的某些凝血因子,使得血液里的钙离子结合,阻止血液凝固。
2、分层:
加入抗凝剂之后的血液,在静止一段时间之后会出现分层的现象。上层是血浆,一般呈现出浅黄色或者是半透明,中层是白细胞、血小板,一般呈现出白色,下层是红细胞,一般呈现为不透明、暗红色。
3、保存时间变长:
加入抗凝剂,可以防止血液凝固,从而增加保持时间。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根据检测项目的不同,保存的时间也有差异。比如进行普通的血常规,加入了抗凝剂在冷藏的条件下,最多可以保存七天,而生化方面的检查,冷藏条件下建议也最好不要超过12小时,这样可以更好的确保结果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