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细菌性感冒,通常由细菌感染引起,其症状多样,包括但不限于发热、咽喉肿痛、鼻塞、咳嗽等。与病毒性感冒相比,细菌性感冒可能引发更高的体温,持续时间较长,并常伴有脓性分泌物。治疗时需结合症状,合理使用抗生素及其他药物。
1、发热:细菌性感冒常引起高热,体温可超过38.5°C,甚至达到39-40°C。
2、咽喉肿痛:由于细菌感染,患儿常感到咽喉不适,肿痛明显。
3、鼻塞与流涕:随着病情发展,患儿可能出现鼻塞症状,流出的鼻涕可能呈黄色或绿色,表示有细菌感染。
4、咳嗽与咳痰:细菌感染可能刺激呼吸道,导致咳嗽,并可能咳出黄色或绿色的痰。
5、全身症状:患儿可能感到全身乏力,食欲不振,甚至出现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
治疗细菌性感冒常用药物包括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头孢克洛等,用于杀灭或抑制细菌生长。解热镇痛药,如布洛芬,用于缓解发热和疼痛。祛痰止咳药,如氨溴索,帮助患儿排出痰液,缓解咳嗽。
在治疗过程中,还应注意休息、合理饮食,并遵医嘱按时服药,以确保治疗效果。同时,家长应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如症状持续不减或加重,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