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临床上指乙型病毒性肝炎,同桌就餐并不会被传染乙型病毒性肝炎。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因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肝脏所引起的疾病,此疾病具有较高的传染性,一般可以通过血液、母婴以及性接触等方式传播,患病后随着乙型肝炎病毒数量的不断增多,会对肝脏部位造成刺激和损伤,肝脏功能下降后,会引起食欲减退、腹胀等不适症状。由于此疾病并不会通过呼吸道经飞沫进行传播,如果与患者同桌就餐一般只具备传染源,但是并不具备传播条件,所以并不会诱发乙型病毒性肝炎,无需过度担心,放平心态即可。
若自身患有乙型病毒性肝炎,需要及时去医院肝脏内科或传染科就诊,不可以盲目轻信偏方,也不可以滥用药物,以免延误病情。一般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拉米夫定片、恩替卡韦片、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片等药物治疗,如果病情发展至终末期肝硬化,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通过肝脏移植手术治疗。对于患者家属来讲可以在医生指导下规范注射乙型肝炎病毒疫苗,能够刺激身体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达到预防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