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败血症是一种严重的感染性疾病,其诊断主要依据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和血培养结果。
诊断时需综合考虑患儿的高热、寒战、皮肤瘀点等典型表现,以及血液中白细胞计数的显著增高。此外,从患儿的血液中培养出病原菌是确诊败血症的关键。治疗药物通常包括青霉素、头孢菌素和万古霉素等抗生素,需根据病原体类型及药敏试验结果选择适当的药物。
以下是小儿败血症诊断的详细标准:
1、临床症状
患儿通常会出现急性发热,可能伴有寒战、全身不适等中毒症状。皮肤上可能出现瘀点、瘀斑等出血性皮疹,关节症状如红肿、疼痛也可能出现。
2、实验室检查
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显著增高,常有明显的核左移及细胞内中毒颗粒。C反应蛋白增高,血沉加快,以及不同程度的贫血和血小板减少等。
3、血培养
在抗生素应用前进行血培养,阳性率较高。若培养出病原菌,则可确诊为败血症。常见的病原菌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肺炎链球菌等。
4、药敏试验
根据血培养结果,进行药敏试验,以确定病原体对哪种抗生素敏感,指导临床治疗。
5、影像学检查
必要时可进行X线、B超、CT等检查,以发现原发病灶或迁徙性病灶。
综上所述,小儿败血症的诊断需结合多方面因素,确保准确诊断,及时治疗,以降低患儿的病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