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血崩,是指产妇分娩后不久出现的大量阴道出血症状,属于严重的产后并发症,若不及时治疗,可危及产妇生命。其病因复杂,多与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产道损伤、凝血功能障碍及气血虚弱有关。
1、子宫收缩乏力:子宫收缩乏力是产后血崩最常见的原因。分娩过程中,子宫肌纤维过度伸展,若产后不能有效收缩,便会导致出血。此时,可给予缩宫素等药物促进子宫收缩,减少出血。
2、胎盘因素:胎盘因素亦不可忽视。胎盘滞留、粘连或植入等情况,均可影响子宫收缩而引发出血。处理时需根据具体情况,采取手工剥离胎盘、清宫术等措施。
3、产道损伤:产道损伤多因分娩过程中操作不当所致。宫颈、阴道或子宫下段的裂伤,均可引起大量出血。应立即缝合裂伤部位,控制出血。
4、凝血功能障碍:凝血功能障碍可能由原发性血小板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疾病引起,或因产程中羊水栓塞等急性并发症所致。治疗时需针对原发病进行,同时补充凝血因子,如新鲜冰冻血浆、冷沉淀等。
5、气血虚弱:气血虚弱在中医理论中,认为是产后血崩的重要病机。产妇素体虚弱,加之分娩时耗气伤血,导致气虚不能摄血,血溢脉外。治疗时应以益气固脱、养血止血为原则,可选用人参、黄芪、当归等中药进行调治。
产后血崩的病因多样,病机复杂。临床处理时需迅速准确判断原因,采取相应治疗措施,以确保产妇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