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确实可能患上甲亢。甲状腺功能亢进,简称甲亢,是由于甲状腺合成释放过多的甲状腺激素而导致的疾病,它会影响机体的代谢亢进和交感神经兴奋,从而引起一系列症状,如心悸、出汗、进食和便次增多但体重减少等。孕妇在妊娠期间,由于体内激素水平的显著变化,特别是hCG水平的升高,可能刺激甲状腺活性,导致甲亢的发生。
妊娠期甲亢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但不限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hCG的刺激作用,以及潜在的碘缺乏等。其中,Graves病是引起甲亢最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孕妇甲亢的临床表现与非孕期相似,但可能因孕期生理变化而有所不同。常见症状包括心动过速、手颤、怕热、多汗等。严重甲亢可能导致胎儿生长受限、早产等不良影响。诊断主要依据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检测。治疗方面,轻度甲亢可能仅需观察,而中重度甲亢则常需药物治疗,如丙硫氧嘧啶、甲巯咪唑等。在某些情况下,可能还需考虑手术治疗。
抗甲状腺药物是治疗孕妇甲亢的主要手段。常用的药物有丙硫氧嘧啶(PTU)、甲巯咪唑(MMI)和卡比马唑(CMZ)等。选择哪种药物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孕妇在治疗期间应密切监测甲状腺功能,以及时调整药物剂量。甲亢孕妇还需定期进行产前检查,确保母婴健康。同时,保持良好的心态和生活习惯对疾病的控制也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