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颤动(房颤)是一种常见心律失常,表现为心房快速而不规律跳动,严重影响心脏功能,心血管疾病是其最为常见的诱因。治疗房颤需综合考虑病情制定个性化方案,除药物外,射频消融、左心耳封堵术等介入治疗方法也有重要作用。

一、心血管疾病与房颤的关联

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心脏瓣膜病等)会导致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增加房颤发生风险,其引起的心房扩大、心肌肥厚等病理变化是房颤发生的重要病理基础。

二、房颤的药物治疗

1、抗凝治疗:房颤患者预防血栓形成至关重要。常用抗凝药物有华法林、达比加群酯、利伐沙班等,这些药物可有效降低血栓栓塞风险。

2、节律控制:其目的在于恢复和维持窦性心律。常用药物包括胺碘酮、多非利特、普罗帕酮等,它们通过延长动作电位时程或阻断钠通道等方式,帮助恢复心脏正常节律。

3、心室率控制:对于不能恢复窦性心律的患者,控制心室率极为关键。常用药物包含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艾司洛尔),以及非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如维拉帕米、地尔硫䓬)等,这些药物能降低心室率,减轻心脏负担。

需要强调的是,房颤的治疗是一个长期且复杂的过程,需要患者与医生的密切配合和不懈努力。患者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遵医嘱按时服药、定期复查,关注自身病情变化;医生则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治疗反应,不断调整和优化治疗方案。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为你推荐

健康自测

健康自测大全 健康早知道

专业医学量表 专业医学团队

扫码关注完成健康自测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