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 普外科 庄志祥

庄志祥主任医师

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普外科

擅长领域:肝、胆、胰、脾、胃、肠、乳腺、甲状腺、腹壁、腹腔、腹膜后等脏器恶性肿瘤的外科治疗。 

执业经历: 业务特长&专科方向肝、胆、胰、脾、胃、肠、乳腺、甲状腺、腹壁、腹腔、腹膜后等脏器恶性肿瘤的外科治疗;   胃癌、肠癌、肝癌、胆道癌、胰腺癌等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乳腺癌、肺癌、食管癌等胸部恶性肿瘤,肾癌、前列腺癌、膀胱癌等泌尿及男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卵巢癌、子宫内膜癌、宫颈癌等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骨与软组织恶性肿瘤以及鼻咽癌、喉癌、舌癌等头颈部恶性肿瘤的化疗、分子靶向治疗、内分泌治疗、树突状细胞等免疫治疗、基因治疗、抗血管生成治疗、生物化疗、镇痛等姑息治疗、多学科综合治疗、规范化治疗、个体化治疗等。   学习经历&工作履历学习&工作经历:   1984年09月-1989年07月 就读苏州医学院医学系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   1995年09月-1998年07月 就读苏州医学院外科学(普外)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并获得硕士学位;   1989年08月起 任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普外科住院医师、助教;   1996年11月起 任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普外科主治医师、讲师;   2001年12月起 任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任普外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   学术兼职:   1,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肿瘤营养学组成员   2,江苏省医院协会肿瘤医院分会委员   3,江苏省核医学会放射医学与防护专业委员会委员   4,苏州市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5,《中国肿瘤临床》杂志特约审稿专家   6,《中国工业医学杂志》苏南特约编辑部第三届编委会编委   学术兼职&社会兼职   1,HBX蛋白抗原负载树突状细胞治疗合并HBV感染肝癌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2011年苏州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应用基础研究)】   2,薏苡仁甘油三酯与化疗联合应用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研究   (2009年江苏省卫生厅医学科技发展基金)   3,胃癌患者外周血肿瘤细胞ERCC1mRNA、1HmRNA 的表达与顺铂耐药相关性研究   (2008年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基金支助项目)   4,抗AFP独特型抗体活化的树突状细胞治疗肝癌的实验研究   (1999年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科研基金支助项目)   5,树突状细胞治疗肝癌的实验研究   (1996年苏州医学院青年科研基金支助项目)   6,树突状细胞治疗大鼠肝癌种植的实验研究   (1996年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科研基金支助项目)   个人荣誉&科研获奖   1,2008年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建院20周年优秀人物评选活动中被评为管理创新优秀人物   2,2001年在苏州市白求恩杯竞赛中获得先进个人称号并记三等功   3,1994年在医院第四届“白求恩杯”竞赛中获先进个人称号   4,1993年在医院第二届“白求恩杯”竞赛中获先进个人称号临床诊疗成果1,认真推行恶性肿瘤的规范化治疗,遵循循证医学的结论和NCCN指南的原则,实施恶性肿瘤患者的规范化治疗,医疗水平获得了同行的认可、社会的认同和病家的好评,科室规模迅速扩大,收治病人迅速增加,目前每年收治各种恶性肿瘤患者3000余人次,在苏州市各级医疗机构中名列前茅。   2,积极倡导恶性肿瘤的综合治疗,开展甲状腺、乳腺、肝脏、胆道、胰腺、脾脏、胃、肠、腹壁、腹腔、腹膜后等恶性肿瘤的手术、化疗、介入、免疫、姑息等序贯治疗及综合治疗,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恶性肿瘤多学科综合治疗,提高了疗效。   3,开展恶性肿瘤的个体化治疗,利用手术、介入穿刺活检等技术和手段获取肿瘤组织标本、血液等材料进行生物标志物检测,选择疗效好、毒性低、无原发耐药的分子靶向药物和化疗药物,并在疾病进展时检测继发耐药以及三线以上治疗时筛选高效低毒的药物,指导实体瘤患者的个体化用药,目前已开展100余例次,提高了疗效,降低了化疗的毒副反应,许多患者获得了长期生存。   4,积极引进新技术,在苏州市率先开展恶性肿瘤的免疫治疗,实体瘤尤其是黑色素瘤、肾癌、前列腺癌、B细胞淋巴瘤以及消化道肿瘤等对免疫治疗较为敏感的肿瘤,开展CIK、DC、DC-CIK的免疫治疗,目前已开展600余例次,许多患者获得了长期生存。   5,积极开展实体瘤的临床研究:自从医院批准为国家临床试验机构以来,共承担临床试验20余项,其中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2项,为提高疗效、规范治疗、减轻患家负担起到了积极作用。   学术论文&在研项目代表性科研论文:   1,Prognostic factors for survival of 138 patients with stage Ⅳ gastric cancer. Chinese-German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2010,9(12):714-7.(第1作者)   2,PSA、PSMA、PAP多肽联合致敏自体DC治疗HRPC的临床研究。中华男科学杂志,2010,16(8):699-703(第1作者)   3,雷替曲塞与5-氟尿嘧啶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比较。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30(3):573-576(第1作者)   4,Analysis of Up-Regulation of DNA-PKcs and Its Mechanism in Human Gliomas.Clinical Oncology and Cancer Research,2010,Vol.7 No.2:122-127(第1作者)   5,非同源末端连接修复通路DNA-PKcs基因在胶质瘤中表达及其机制研究。中国肿瘤临床,2010,37(4):216-219(第1作者)   6,138例IV期胃癌患者预后因素分析。中国肿瘤临床,2009,36(23):1336-1339(第1作者)   7,Ephb4基因多态性与非小细胞肺癌的关系。中华肿瘤杂志,2009 31(10):778-779 (通讯作者)   8,CIK细胞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作用。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29(3):494-496(通讯作者)   9,三例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的临床报告。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2007 27(3) (通讯作者)   10,第十章 损伤预防。社区保健学副主编,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年1月第1版第1次印刷: 206-240   11,树突状细胞治疗大鼠肝癌的实验研究。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01;16(4):228-230   12,树突状细胞活化的CTL对大鼠HCC细胞的体外杀伤作用研究。苏州医学院学报,2001;21(1):219-223   13,IL-12影响树突状细胞功能的实验研究。美国中华现代医学杂志,2001;2(3):24-25   14,树突状细胞治疗大鼠肝癌的实验研究。中华实用临床医药2000.8:2-4   代表性科研成果:   1,《DC、CIK在胃肠道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2010年度苏州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2,《138例IV期胃癌患者预后因素分析》 (2008-2009年度苏州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三等奖)   3,《树突状细胞(DC)在胃肠道肿瘤治疗中的应用》(2010年度苏州市医学新技术引进三等奖)   4,《树突状细胞治疗大鼠肝癌的实验研究》(2002年度苏州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   5,《普通外科教学方法系列改革和研究》(2000年度苏州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详细介绍

官方号源 医生本人 平台认证 诊前退款

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普外科 三级甲等 公立 查看医院

*以下号源由妙手医生专业认证,仅展示近4周号源

出诊时间 出诊类型 参考挂号费 剩余号源 操作
暂无排班信息

其他相同科室医生

朱峰主任医师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 · 甲乳专病门诊

擅长:肝、胆、胰、脾、胃、肠、乳腺、甲状腺、腹壁、腹腔、腹膜后等脏器恶性肿瘤的外科治疗。 

徐福祥主任医师

江苏省省级机关医院 · 普外科专家门诊

擅长:肝、胆、胰、脾、胃、肠、乳腺、甲状腺、腹壁、腹腔、腹膜后等脏器恶性肿瘤的外科治疗。 

潘一明主任医师

南京鼓楼医院(江北国际分院) · 普通外科门诊

擅长:肝、胆、胰、脾、胃、肠、乳腺、甲状腺、腹壁、腹腔、腹膜后等脏器恶性肿瘤的外科治疗。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