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志刚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
擅长领域:特长为面神经疾患的诊断及治疗以及口腔颌面部缺损的修复与重建。
执业经历: 蔡志刚,男,汉族。1967年1月出生于陕西省岐山县。1985年8月考入北京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学习,1991年本科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同时获得医学学士学位;1994年7月硕士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颌面外科,获临床医学硕士学位;1995年9月获德国大众汽车奖学金资助赴德国攻读博士学位,1998年2月获联邦德国吕贝克医科大学牙医学博士学位。 现任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涎腺疾病中心副主任,医院感染办公室主任。中国口腔颌面外科专业委员会修复与重建协作组副组长;中国抗癌协会头颈肿瘤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卫生部医学考试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市海淀区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库成员。专业主攻方向为口腔颌面部肿瘤的诊断及治疗,特长为面神经疾患的诊断及治疗以及口腔颌面部缺损的修复与重建。精通德、英两种外语。 从1994年至今共发表论文54篇,以第一作者已在国内外学术专业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6篇,其中英文3篇,2篇已被SCI收录;发表文献综述5篇。参与发表论文28篇。合作主编论著1部,参与撰写专业论著5部,专业手册2部,专业辅导参考书4部。多次参加国际及国内学术会议,并交流论文。 主持的科研课题: 1.创伤性面神经损伤的临床及实验研究 出国人员启动基金课题 (1998) 2.临床量化的面神经功能评价系统的研究 院新技术新疗法 (1999) 3.微循环血流含氧量无创检测技术在游离皮瓣移植后的应用研究 院科研基金 (2000) 4.舌再造术后语音功能的评价及矫正 院新技术新疗法 (2002) 5.近红外光谱监测系统在深部游离移植组织血运检测中的实验及临床研究 院新技术新疗法 (2004) 6.A型肉毒毒素对兔正常颌下腺及失神经颌下腺作用的初步研究 院青年基金 (2006) 参与的科研课题: 1.自体颌下腺移植治疗缺泪性角结膜干燥症 (第三参与人) (2001) 北京大学医学部2001年“985”行动计划临床和基础相结合重大项目 2.下颌骨缺损的功能性修复与重建 (第四参与人) (2001) 北京大学医学部2001年“985”行动计划临床和基础相结合重大项目 3.肾上腺素能受体在失神经支配颌下腺中的表达及其调控 (第三参与人)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001) 4.颌下腺转移及移植防治放射性口干及角结膜干燥症 (第三参与人)(2002) “十五、211工程”口腔医学学科群项目 5.血管化自体颌下腺移植治疗重症角结膜干燥症的研究(子课题负责人)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 (2007) 6.复杂牙列缺损及缺失的修复与功能重建的研究 (第四参与人)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 (2007) 获奖情况: 1.创伤性面神经损伤的临床及实验研究 (第一完成人) 北京医科大学科技进步奖 (1998) 2.生物组织血氧等参数的近红外无损检测及其应用 (第八完成人) 入围2006年中华医学奖 详细介绍
*以下号源由妙手医生专业认证,仅展示近4周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