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怀孕多少周容易早产
病情描述:
怀孕多少周容易早产
答医生回答
病情分析:
怀孕28周后至37周之间容易早产。孕妇如果从事体力劳动,工作时间又比较长,工作比较累,容易出现早产。怀孕期间孕妇精神压力过大,可导致大脑皮层功能紊乱,出现体内激素过多过早的分泌,导致宫缩的出现而出现早产。
意见建议:
建议怀孕期间的女性要注意定期的行产前检查。饮食上适当增加优质蛋白质含量比较高的食物的摄入,尽量不要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不要暴饮暴食。适当运动,可以多做一些有氧运动。
为你推荐
-
怀孕32周羊水指数多少正常孕32周羊水指数在8到18厘米范围内是正常的,羊水是起到保护胎儿正常发育的作用,出现过多或者是过少都是不正常的现象。羊水多于25厘米说明羊水过多,低于5厘米说明羊水过少,羊水过多一般是由于出现畸形或者是巨大儿,以及孕妇本身身体有糖尿病的情况,还有的是属于胎盘老化或者是脐带有异常导致的,是需要在医院治疗的,情况比较严重的时候需要终止妊娠,羊水少一般是由于孕妇有妊娠期高血压,或者是胎儿足月还没分娩、胎盘功能不良以及孕妇平常喝水比较少导致,羊水过少容易导致胎儿缺氧。01:26
-
26周早产儿建议抢救吗26周的早产儿的话,目前来讲,实际上从技术层面来讲,问题不是很大的。当然26周的早产儿,他的抢救的难度来说,还是比较大的。一般需要在比较大的,或者一些抢救力量非常强的大学的附属医院来进行抢救,或者是我们早产儿的一些,危重症的救治中心,来进行抢救。所以26周的早产儿的话,如果家长经济条件比较好,因为他的花费非常大,像26周左右的早产儿,肯定要住院好几个月,他的花费可能需要几十万的花费,有的严重的甚至会,有可能超过一百万的花费,这个主要是要看看家长的经济承受能力。另外她分娩的这家医院,这种新生儿危重症的,救治的成熟度怎么样,如果家长的承受能力比较差,或者是她分娩的这家医院,它没有非常强大的,新生儿危重症救治的能力,这种还是比较困难的。所以究竟救还是不救,一般是需要我们的父母和医生,来进行充分的沟通,然后再做慎重的决定。01:30
-
早产是多少周怀孕28周到37周之间分娩,属于是早产。在我国规定28周之前为流产,28周之后为分娩。在停经28周到37周之间生产,属于早产的范围,37周以后属于是足月妊娠。一般预产期是40周。超过42周,为过期妊娠。早产对于母儿有巨大的危险。在新生儿方面,早产的孩子各个器官发育均不完善,对于外界适应能力比较差。一旦孕妇发生先兆早产的情况,需要及时住院治疗。一般医生会给予保胎,观察病情变化,促胎肺治疗,目的都是适当延长孕周,增加胎儿成活率。语音时长 01:22”
-
多少周不算早产对于怀孕37周后生产分娩的女性,这时生产的宝宝就不算早产儿,而是应该算足月成熟儿。这是因为在怀孕37周以后,胎儿的各个器官和功能已经完全发育成熟,所以在出生以后,可以很好的适应外界的生活环境,不至于在出生以后出现各种并发症,因此在这时出生的宝宝,只需要查常规的护理。同时建议最好进行母乳喂养,因为宝宝在出生以后,自身的免疫系统还没有发育完善,所以需要通过在母乳中摄入各种免疫球蛋白,来增强自身的抵抗力,以免导致出现各种病毒或者细菌的感染。语音时长 01:09”
-
孕多少周容易早产病情分析:怀孕28周以后,还不到37周之间容易早产。因为在此阶段分娩的话属于早产,所以说在孕28周指37周之间分娩容易早产。出现早产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比较常见的有孕妇怀孕期间心理压力比较大,会导致体内激素水平变化而出现宫缩的情况。或者怀孕期间因为阴道炎症没有积极治疗,而导致了上行性感染而引起宫内感染,从而诱发宫缩。意见建议:建议怀孕期间的女性要注意定期的到医院进行常规的产前检查,平时注意休息,不要熬夜,保证充足的睡眠。适当运动可以做一些有氧运动。
-
怀孕35周容易早产吗病情分析:孕妇在正常情况下,怀孕35周是不容易发生早产的,但是如果受到外界刺激会有可能发生早产可能,比如孕妇摔跤、进行剧烈的运动、情绪波动太大等都有可能导致早产的发生。意见建议:在孕期,孕妇要保持心情愉悦,情绪稳定,保证充足的休息和营养,按需补充维生素和营养素,促进母体健康及胎儿的生长发育,适量的运动,增强母体抵抗力。定期到医院进行产检。
-
早产是多少周怀孕28周到37周之间分娩,属于是早产。在我国规定28周之前为流产,28周之后为分娩。在停经28周到37周之间生产,属于早产的范围,37周以后属于是足月妊娠。一般预产期是40周。超过42周,为过期妊娠。早产对于母儿有巨大的危险。在新生儿方面,早产的孩子各个器官发育均不完善,对于外界适应能力比较差。一
-
多少周不算早产对于怀孕37周后生产分娩的女性,这时生产的宝宝就不算早产儿,而是应该算足月成熟儿。这是因为在怀孕37周以后,胎儿的各个器官和功能已经完全发育成熟,所以在出生以后,可以很好的适应外界的生活环境,不至于在出生以后出现各种并发症,因此在这时出生的宝宝,只需要查常规的护理。同时建议最好进行母乳喂养,因为宝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