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一岁的宝宝得了中耳炎如何治疗?
病情描述:
一岁的宝宝得了中耳炎如何治疗?
答医生回答
病情分析:
一岁宝宝如果患有中耳炎需要五官科进行检查,了解中耳炎的感染程度,同时给予氧氟沙星滴耳液和口服抗生素进行治疗,并且及时复诊,了解治疗的效果和是否有听力受损。
意见建议:
患有中耳炎,要加强日常的耳道护理,特别是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可以并发急性中耳炎,因此日常要加强儿童的营养和体育锻炼,增强免疫力,减少被感染的几率。
为你推荐
-
中耳炎如何护理首先要告诉患者,如果鼓膜破了,经常流脓、流水,最重要的是耳朵不要进水、要保持干燥。这种患者在洗澡的时候,就要注意把耳朵塞上,塞棉花是没有用的,一般建议塞游泳的塞子,不透水、堵得比较严实,洗澡的时候水流不进去,才不会诱发中耳炎反复发作。再有尽量的预防感冒。因为一得感冒,可能细菌就会通过鼻子和耳朵之间的通道,跑到中耳腔里来,造成复发流脓,所以尽量要预防感冒。还有一点,日常生活很重要的,就是尽量避免吃辛辣刺激东西,这往往是引起中耳炎发作的,一个明显的诱发因素。包括有的男同志饮烈性酒,特别喜欢吃辛辣的东西,比如火锅、辣椒,也容易引发中耳炎发作。所以在日常当中,生活的护理方面就特别重要,患者一定要小心谨慎。02:15
-
如何预防中耳炎儿童的渗出性中耳炎、分泌性中耳炎,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来预防。当然预防有几个方法,首先,就是要保持耳道的通畅,有些孩子耵聍及时清理,中耳有炎症可以及时发现。而且在诊断的过程中,如果外耳道有耵聍,就容易影响做出诊断。预防方面,就要保持孩子鼻腔通畅,特别在此强调,就是腺样体肥大的问题,假如小孩经常是张嘴睡觉,经常打呼噜,这很可能是腺样体肥大,腺样体堵塞了,咽鼓管的咽口以后,容易使孩子得渗出性中耳炎。渗出性中耳炎,如果继发感染,就是化脓性中耳炎。化脓性中耳炎,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有可能转成慢性。01:31
-
一岁宝宝中耳炎怎么治疗主要包括以下的治疗:第一,病因治疗,积极的治疗感冒,鼻炎,鼻窦炎等等相关的一些疾病。一岁宝宝很少会独立单独出现中耳炎,大多数与周围疾病诱发导致的有关系,所以说积极的治疗周围的一些诱发疾病有重大的意义。第二,宝宝中耳炎之后,喂奶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避免喂奶的过程中再次出现奶汁呛流进入鼓室内,导致中耳炎加重的可能。第三,药物治疗,临床上如果症状严重,出现鼓膜充血,白细胞等等升高的情况,可以应用抗生素进行消炎治疗。也可以在儿科医生指导之下正确的应用一些黏液促排泄的药物进行治疗处理,但是一定要注意剂量和疗程,用的时候要注意观察孩子有没有不舒服的可能。如果孩子能配合,也可以做咽鼓管吹张等等相关的治疗处理。以上方案仅供参考,具体药品使用请结合自身情况在专业医生指导下用药。语音时长 01:23”
-
一岁宝宝中耳炎怎么办中耳炎是比较常见的一类耳鼻喉科疾病,如果说一岁的小孩子出现中耳炎,首先是需要看一下具体中耳炎的类型和程度,一般来说,以急性中耳炎和分泌性中耳炎更为常见一些,在诊断方面,可以考虑到耳鼻喉科就诊,做一下耳内镜检查、血常规检测,就可以初步判断具体病情的类型和程度。如果说是急性中耳炎,一般是与细菌感染,发炎有关系,可以考虑用抗生素抗感染治疗,比较常用的就是头孢类,或者是青霉素类的抗生素,在治疗的过程当中需要定期复查,观察治疗效果,治疗周期一般是在一周左右,而且需要保持外耳道干燥,不能进水。以上方案仅供参考,具体药品使用请结合自身情况在专业医生指导下用药。语音时长 01:10”
-
一岁宝宝中耳炎怎么治疗病情分析:一岁宝宝出现中耳炎的情况,如果患儿有明显的哭闹、烦躁、抓耳朵等行为,或者出现了耳道明显的流脓状况,就需要进一步使用抗生素药物治疗。需要带患儿尽早到医院就诊,详细检查,并注意清理耳道深部的炎症性分泌物,通畅引流。病情较重时,还需要进一步输液治疗。意见建议:年幼的宝宝需要注意防寒保暖,避免反复地受凉感冒。患儿如果出现明显的哭闹、烦躁症状,需要注意对耳部的检查。
-
一岁宝宝中耳炎怎么办病情分析:一岁宝宝得了中耳炎,需要及时治疗,首先需要进行详细的检查,明确感染的性质和程度,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 常用的有阿莫西林或者头孢类药物,可以口服,可以输液,一般疗程5~7天左右,只有及时治疗才能减少并发症。意见建议:一岁宝宝出现中耳炎以后,建议一定要保证治疗时间,疗程充足防止复发。同时加强护理,洗头洗澡时防止耳朵进水,不要过度的掏耳朵,防止破损。
-
宝宝 得了中耳炎宝宝得了中耳炎,也分为化脓性中耳炎和渗出性中耳炎。儿童患有上呼吸道感染的时候,化脓性的细菌多经咽鼓管进入内耳,引起急性化脓性病变。多发生在上呼吸道感染急性传染期,尤其在体弱、免疫力低下、贫血、糖尿病的患儿多见。致病菌多为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流感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这些。鼓室粘膜极度充血、水肿、渗
-
中耳炎如何治中耳炎一般采用局部、全身药物或手术治疗。局部可以选择1%酚甘油滴耳剂、3%双氧水清洗局部,采用非耳毒性抗菌药物滴耳剂、减充血剂以及抗组胺药或鼻用激素,可缓解咽鼓管咽口炎性黏膜的肿胀,降低中耳腔负压,减少渗出,缓减疼痛。全身用药可选择敏感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