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儿做心肺复苏时需要注意些什么
病情描述:
小儿做心肺复苏时需要注意些什么
答医生回答
病情分析:
小儿做心肺复苏时要注意检查小儿大动脉搏动时应摸颈动脉或股动脉。1~8岁患儿使用除颤仪建议使用儿科剂量衰减型,施救者要注意按压位置,防止造成小儿内脏破裂。小儿颈部细软而且短,黏液腺分泌旺盛,施救者实施口对口人工呼吸前应注意清除口腔异物。
意见建议:
平常要对小孩进行安全教育,让小儿远离危险场所,以免发生烧伤、触电、溺水等危险情况。家长在轿车中应准备儿童安全椅,以免意外发生。
为你推荐
-
什么是心肺复苏术心肺复苏术是心肺复苏技术的统称,是指我们针对呼吸循环衰竭停止的极危重病人,而采取的一系列的抢救措施。包括有胸外按压,以替代心脏建立有效循环,恢复心脏跳动;以人工呼吸代替患者自主呼吸;以心外除颤恢复心脏的正常节律;以有效的心血管活性药物刺激,帮助建立有效循环等一系列技术的统称。其主要的核心包括有快速建立有效循环,恢复其呼吸,建立气道通畅等等。01:07
-
如何判断病人是否需要心肺复苏没有呼吸和脉搏的病人需要进行心肺复苏。首先要判断病人心脏是不是停跳了,对于突然摔倒的人,要赶快过去看一看他有没有反应,叫一下、拍一下,然后摸一下颈动脉有没有搏动,如果颈动脉没有搏动,再看一下呼吸,可以把手指放到鼻部看看有没有呼吸,如果看到颈动脉没有搏动,呼吸也没有了,就是心脏停跳了,就需要进行心肺复苏。如果病人心脏还有跳动,还有呼吸,甚至还有反应,是不用进行心肺复苏的,一定要在10秒钟之内判断出来患者有没有反应,心脏有没有停跳,还有没有呼吸,只有判断清楚才能做心肺复苏。01:20
-
做心肺复苏时应注意什么做心肺复苏,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对心脏骤停的病人,作出正确的判断,判断病人的意识,判断病人的自主呼吸和大动脉搏动消失,正确判断之后,我们才开始给病人做心肺复苏,做心肺复苏,要注意清理病人的口腔,保证气道通畅。心脏按压的时候,要注意动作的标准和规范,按压的深度不能低于五公分,按压的次数每分钟不能低于100次,来保证心脏的有效按压和保证大脑及身体各个重要组织器官的血液供应,同时做口对口人工呼吸的时候,一定要保证气道的通畅,这样才能对病人做出有效的心肺复苏,才能及时挽救病人的生命。语音时长 01:11”
-
小儿感冒时家长需要注意些什么小儿感冒的时候,家长需要多注意孩子的体温,如果是有发热,高热的话可以吃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也可以在肛门内塞入小儿退热栓。如果是低热的话,可以给孩子物理降温,比如温水擦浴,贴退热贴,洗温水澡等等,让孩子多喝点水,多注意休息。同时也要注意咳嗽、流涕等症状有没有加重,因为部分孩子免疫能力低下,感冒是属于上呼吸道感染。如果逐渐加重的话,会导致下呼吸道的感染,比如支气管炎,肺炎,那么孩子的精神反应也会比较差,咳嗽加重等等。注意孩子所处的环境要多通风,因为孩子感冒的时候咳嗽、说话等等,会将病毒或者细菌排到周围的空气中,周围空气中的病原体的浓度就会比较高,多通风,换新鲜的空气,有利于孩子病情的恢复,避免到人多的地方,防止交叉感染。以上方案仅供参考,具体药品使用请结合自身情况在专业医生指导下用药。语音时长 01:33”
-
做心肺复苏时应注意什么病情分析:心肺复苏要首先做出快速的反应,注意按压的体位,患者一定要平躺,仰卧在坚实的物品上。注意按压准确的位置,按压位置在两个乳头连线与胸骨的交点上,要注意按压的力度,避免肋骨折断,损伤心脏甚至肺部。开放气道时,一定要检查口腔有无分泌物,有无假牙。行人工呼吸时,一定要注意深吸气再深呼气,注意观察胸廓的起伏等。意见建议:做心肺复苏时的建议,建议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及时拨打120,及时送医院就诊,因为心脏骤停后有4~6分钟的黄金抢救时间,必须是争分夺秒,要不然容易导致脑死亡,预后不好。
-
小儿感冒时家长需要注意些什么病情分析:小儿感冒时,家长一定要注意加强护理,要让孩子多喝水,而且还要注意室内勤通风。如果是风热感冒就要应用小儿解表颗粒,如果是风寒感冒,主要就是应用小儿解感颗粒。 以上方案仅供参考,具体药品使用请结合自身情况在专业医生指导下用药。 意见建议:在此期间要让患儿吃一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包括新鲜的水果和蔬菜。要让孩子多注意休息,这样才能够促进疾病的恢复。
-
做心肺复苏时应注意什么心肺复苏时的注意事项包括;1,按压的部位不宜过低及按压的深度不能过浅。2,按压的次数每分钟必须达到100-120次。3,胸外心脏按压的频率和人工呼吸的频率要在15:2。4,一定要注意彻底清理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以保证气道的通畅。患者在心肺复
-
针灸治疗中风时需要注意些什么患者在针灸之前不能空腹,否则有可能会诱发晕针等情况的出现;发热的患者也不能进行针灸,当患者过于紧张、不能配合,也不适合进行施针;针灸24小时之内患者不要接触凉水,特别是那些施针的部位,以免寒邪入侵等,也要加强施针部位的清洁度,以免诱发皮肤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