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50岁牙齿缝隙大还能戴牙套吗
病情描述:
牙齿缝隙逐渐变大,经常吃东西塞牙,而且影响美观,请问50岁还能戴牙套吗?
答医生回答
病情分析:
50岁牙齿缝隙大不建议戴牙套。因为50岁的年纪,牙齿开始松动,牙龈开始萎缩,戴牙套矫正后牙齿不易恢复到原来状态,还容易导致松动和萎缩加重,过早出现牙敏感和咀嚼硬食物困难。所以50岁人群不建议戴牙套缩小缝隙,可选择牙贴面改善。
意见建议:
为你推荐
-
20岁戴牙套还能矫正吗实际上对于矫正来说是没有年龄的上限的,对于一个20岁的人来说生长发育刚刚停止和结束,戴牙套也是可以矫正的,只是20岁的孩子相对十几岁的青少年儿童来说,生长发育没有那么活跃了,牙槽骨的改建速度也没有那么快了,相对来说矫正的速度会慢一些,但是20岁戴牙套矫正,依然是没有问题的。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20岁戴牙套只要保证牙周组织健康的情况下,依然可以达到理想的矫治效果。只是对于某些严重的骨性畸形的病人来说,如果20岁进行矫正,就不能采用功能矫治的方法去改变颌骨的形态了,只能进行一些牙齿排列或者是通过拔牙矫正,来掩饰性的矫正错颌畸形。20岁戴牙套,可以比较好的控制口腔卫生,只要错颌畸形不是很严重,不涉及骨性错颌畸形矫正的问题,20岁戴牙套也是没有问题的。01:23
-
戴隐形牙套真的可以矫正牙齿吗隐形牙套是随着21世纪3D打印技术的出现,出现的一种新型的矫正方法,主要是通过制取患者治疗前的模型,经过计算机三维仿真模拟,通过3D打印的方法制造出不同形状的隐形牙套。患者在配戴隐形牙套的过程中间,牙齿就会按照计算机模拟仿真设计的路径,达到移动加矫正牙齿的目的,只要隐形牙套本身设计的比较合理,患者认真配戴,戴隐形牙套矫正牙齿是没有问题的。只是由于目前技术的限制,戴隐形牙套可能并不适合于所有的错颌畸形的类型,隐形牙套相对来说比较适合于单纯的牙性错颌畸形的问题,特别是不拔牙矫治的病例,会控制的比较好。如果想矫正牙齿,又无需拔牙矫正,戴隐形牙套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01:29
-
牙周炎导致牙齿缝隙大临床上,牙周炎的患者由于牙周周围支持组织比较弱,所以经常造成牙齿的漂移、牙齿的移位、牙齿牙缝变大这样一些并发症,所以说牙周炎的患者是很容易导致牙齿缝隙变大的,这种情况是需要进行相应的处理的。临床上牙周炎患者牙缝变大需要进行相应的牙周治疗,做超声龈上洁治、龈下刮治、根面平整,如果炎症得到控制之后患者对牙缝特别大这个现象表示很不满意,可以进行贴面修复或者是全冠的修复,但是是建立在牙周炎症控制住的这种基础上进行修复的。语音时长 01:14”
-
牙齿缝隙大能矫正吗如果牙间隙较多,最好不要用充填的方法进行补牙来消灭间隙,否则会引起牙齿龋坏、牙龈萎缩等,可以选择固定正畸的方法进行关闭间隙,就能够达到最佳的矫治效果。牙齿缝隙大是可以矫正的,快速期的特点是比传统正畸治疗的时间缩短了半年以上,可以让牙齿有效移动,而且效果稳定,从而减少复诊次数和每次复诊的时间,比其他自锁托槽更卫生更安全。美学正畸就是将传统的正畸和美学理念的相结合,由于矫正器是属于非金属优质材料,因此口腔卫生更容易维护,不必担心牙龈炎,牙齿脱矿变色的问题,平时要注意个人口腔卫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口腔卫生习惯,养成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的良好生活习惯。语音时长 1:16”
-
50岁牙齿缝隙大还能戴牙套吗50岁牙齿缝隙大还能戴牙套。如果患者存在轻度的牙周病,可以先进行超声波洁治、龈下刮治、根面平整术等,恢复牙周健康后,再佩戴固定或隐形矫治器,牵引牙齿移动,排齐牙列,关闭缝隙。如果患有糖尿病、心脏病等全身性疾病,要注意采用轻柔的矫治力量,控制牙齿移动,促进牙槽骨发生生长改建。矫治结束后,要佩戴保持器,防止牙齿散开。
-
50岁牙齿缝隙大怎么治疗50岁患者牙缝大,可以通过瓷贴面修复,通过全瓷冠修复,通过正畸等方法处理,可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方法来做治疗。当然,在做以上这些治疗之前,还要先找到牙缝大的原因。如果只是牙弓牙齿不配,导致的牙缝大,可以直接做以上治疗。如果是因为牙周炎症导致的牙缝大,就需要针对牙周炎做治疗。做了这些治疗之后,牙周炎症得到控制,再做修复治疗或正畸治疗。手术需要去比较正规的医院,才能够保证手术的安全和效果。
-
牙齿缝隙大怎么修复牙齿缝隙大是许多人都面临的问题,它不仅影响美观,还可能影响咀嚼功能。针对这一问题,医学界提供了多种修复方法:正畸矫正是常见的选择。通过佩戴矫正牙套,可以调整牙齿的位置和排列,逐渐关闭缝隙,使牙齿整齐美观。这一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但效果持久,
-
牙周炎导致牙齿缝隙大临床上,牙周炎的患者由于牙周周围支持组织比较弱,所以经常造成牙齿的漂移、牙齿的移位、牙齿牙缝变大这样一些并发症,所以说牙周炎的患者是很容易导致牙齿缝隙变大的,这种情况是需要进行相应的处理的。临床上牙周炎患者牙缝变大需要进行相应的牙周治疗,做超声龈上洁治、龈下刮治、根面平整,如果炎症得到控制之后患者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