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早产婴儿注意什么
病情描述:
早产婴儿注意什么
答医生回答
病情分析:
早产儿需要在医生指导下。可以通过采取药物,加强喂养。注意做好保暖,预防感染发生进行护理。
早产儿要做好脐部的围成清洁,防止感染,如果出现脓性分泌物或者是脐周红肿,及时就诊,抗感染治疗。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安静,温度适宜,光线明暗适度。调整早产儿的体位,避免出现呛奶和窒息。
每次排便以后,因温水清洗臀部勤换尿布,选择柔软刺激性小吸水性强的棉质品尿布,防止臀部出现过敏,皮疹,皮炎的症状。
积极做好身体的健康指标,避免出现感冒,肺部感染和肠道感染等疾病。
意见建议:
早产儿在日常护理过程中要注意均衡营养补充增强身体的体质。保持环境卫生清洁,空气干燥,湿度适宜,密切观察早产儿身体的发育指标。
为你推荐
-
早产儿的发育和正常婴儿一样吗早产儿的发育跟普通的正常的新生儿是不一样的。因为早产儿在体内宫内的话,他的营养不够,他在出生后,有追赶生长的过程。所以正常情况下,他在营养充足的情况下,早产儿的生长发育会有加速的过程,会尽快地达到,甚至追赶上同月龄的,普通的足月儿。总体而言他的生长,身高体重头围,发育的指标,会比普通的、正常的新生儿稍微快一些。如果早产儿,在出生以后,营养条件,或者营养吸收,比较困难的话,当然也有可能会出现营养继续的损失。这种情况下,需要到专门的新生儿,或者早产儿的保健门诊,来进行跟踪随访的评估。01:12
-
早产儿眼底筛查注意事项很多的早产儿宝宝,都会发生视网膜的病变,就是ROP,像小朋友,一般要进行早产儿的筛查,这种小朋友,胎龄要比较小一点。一般是在出生体重200克,或者是胎龄小于32周。这种小朋友,一般建议进行眼底的筛查,他筛查的时间,在出生以后四到六周,来进行筛查。如果要是在出生以后四到六周,筛查发现有问题的小朋友,一般每隔一到两周,要进行跟踪随访,要继续观察眼底的病变。如果要是眼底已经有病变,这种小朋友需要及时地,用局部的药物注射,或者采用一些激光手术,来进行治疗。01:11
-
喂养早产婴儿需注意什么早产婴儿在喂养方面,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尽量的使用纯母乳喂养的方法,如果孩子周数较小,体重增长不理想,可以添加母乳强化剂,如果母乳不充足,可以给孩子适当的添加早产奶粉,能够有利于孩子的追赶性生长。二、早产的宝宝在喂养的时候应该少量多次,不能一次喂养得过多,喂完之后一定要竖抱拍嗝,能够避免孩子出现呛奶以及打嗝的症状。三、早产的宝宝在4-6个月之前,只需要进行母乳的喂养以及早产奶粉喂养,到孩子4-6个月之后,就可以适当的添加辅食。语音时长 01:27”
-
早产婴儿黄疸早产婴儿黄疸的正常值是以血清胆红素为参考指标,主要注意不超过十二毫克每分升,早产儿不超过十五毫克每分升为正常。医学上的把未满月宝宝出现的黄疸称之为早产儿黄疸,主要症状为皮肤黏膜和巩膜发黄,婴儿食欲不振,不安,体温也会有所上升,早产婴儿黄疸是新生儿中一种很常见的疾病,临床上的有60%的足月产宝宝出生后一周内会出现黄疸,80%的早产儿会在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黄疸主要是因为新生儿的肝脏功能发育不完善,胆红素代谢异常,血中的胆红素浓度升高引起的一种疾病,具体能有可分为生理性和病性两种。语音时长 1:11”
-
早产婴儿应该注意什么病情分析:早产婴儿的器官系统发育不成熟,所以在护理方面主要是注意喂养,防止感染,做好保暖。早产儿尽量应用母乳喂养,因为它含有丰富的抗体以增加宝宝的抵抗力,如果奶量分泌不足可以配合早产奶粉进行营养补充,做到少食多餐。增加营养补充。如果出现肺部感染等症状,及时到医院就诊治疗。意见建议:早产儿在护理过程中,首先做好身体的保暖,根据身体的各器官的发育指标,积极配合母乳喂养或者是早产奶粉喂养,逐渐追赶正常月龄体重和体质发育的指标。
-
婴儿为什么早产病情分析:导致婴儿出现早产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孕妇怀孕满28周以后,还不满37周之间分娩,都属于早产。出现早产的原因有孕妇孕期出现细菌性阴道病,没有积极的治疗而引起病原体上行性感染,导致宫内感染。孕妇孕期营养不良。孕妇孕期经常抽烟。孕妇存在子宫畸形等等。意见建议:建议怀孕期间女性要注意定期的到医院进行常规的产前检查,饮食上要注意均衡营养合理膳食,既要注意食物的多元化,还要注意不要吃一些辛辣刺激性的食物。
-
早产婴儿的护理早产的宝宝是指孕期未满,在孕30周左右便出生,要送到保温箱里喂养。早产宝宝最重要的是要注意保暖,如果感冒可能会危及宝宝的生命,导致严重的后遗症及并发症,所以室内温度要保持在25度左右,太高导致宝宝窒息,不要太干燥,保持室内湿度。早产儿的皮肤及身体各个方面都非常脆弱,在护理过程中,双手的动作要轻盈稳定
-
早产婴儿如何护理早产儿由于各系统和器官发育不够成熟,身体可能存在某些缺陷,免疫力差,家属在护理时要十分注意:1,做好保暖;室温一般要保持在26度左右,防止胎儿着凉。2,精心喂乳;最好使用母乳喂养,喂乳时要适时适度,不要过多,也不要控制的太少。3,防止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