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眼球震颤,就是在孩子生后三个月内出现的眼球不自主地颤动或者是摆动。由于这样的一些患者他不能够很稳定地注视目标,就会严重的影响到他的视力的发育。通常会表现在视力低下、双眼视功能减退。像这样的孩子在某一个方向上,他的眼球震颤可以处于相对静止的状态,他震颤的幅度低、频率小,孩子愿意通过一些比较难看的代偿头位,比如歪头来看东西,达到他视力最好的程度。
妙手医生精选
先天性眼球震颤是什么病
![](https://branddoctor-cdn.miaoshou.net/miaoshou/video/cover/2019/12/24/20191224120947_630691.png)
医生主讲实录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为你推荐
-
先天性眼球震颤该如何治疗以往就认为先天性眼球震颤不能治疗,很多病人从此就放弃了。其实随着我们医学的进展,我们眼科医生对这个疾病,也有更深刻的认识,尽管我们不能治愈这个疾病,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手段,使这样疾病的孩子得到一些改善,提高他的视力,改善他难看的外观,提高孩子的自信力,提高他的社会交往的能力。我们可以通常通过,比如说佩戴合适的矫正眼镜、戴三棱镜,给孩子做弱视训练,也可以通过手术的方式,使得眼球震颤减轻减慢,能够达到他最佳的矫正视力。01:01
-
先天性巨结肠同源病是什么巨结肠同源病,其实用我们医学说就是巨结肠类源病,也叫假性肠梗阻。这种情况在临床中,我们确实见过好多。它主要就是所有临床症状与先天性巨结肠相似,主要表现就是排便延迟,然后排便少,而且孩子可以伴有腹胀的症状,严重的可以伴有呕吐。但是这种我们通过病理检查,它会与巨结肠有一定的区别。我们通过检查以后,它会发现肌层还有黏膜层有神经节,甚至有一些成熟的神经节,还有不成熟的神经节。但是这种目前来说,治疗上是比较麻烦的。往往这种巨结肠类源病治疗周期比较长,而且孩子的预后比较差。所以作为家属,我们必须知道如果说孩子一旦考虑巨结肠类源病,必须得知道它的预后非常差,而且恢复起来可能面临着好多问题。01:19
-
先天性眼球震颤能治好吗先天性眼球震颤是由于宝宝的眼睛发育出现异常,例如眼外肌或者是支配眼外肌的神经,出现了问题从而出现眼球震颤,这种情况主要分为水平性眼球震颤,垂直性眼球震颤,旋转性眼球震颤,以水平性眼球震颤最为多见。对于宝宝有眼球震颤这种情况,肉眼从外观上就很容易发现异常,但是需要带宝宝到医院的眼科面诊详细检查,确诊眼球震颤的类型,严重程度,最重要的是检查有无中间带,也就是说宝宝眼球转向某个方向时震颤能否减轻,如果存在中间带,也就是说宝宝眼球转向某个方向时震颤减轻甚至消失,是可以通过手术治疗,手术的目的就是将中间带从比较偏的方向调整到正前方,这样宝宝向正前方看的时候就没有眼球震颤了。此外咱们还要注意眼球震颤的宝宝很容易出现弱视,也就是说震颤影响宝宝眼球的视力发育,对于这种情况咱们是要积极手术治疗,然后进行弱视训练,逐步提高视力的。语音时长 1:40”
-
先天性眼球颤动先天性眼球颤动又叫先天性眼球震颤,是一种先天遗传性疾病,目前,具体的病因还不是很清楚,通常是表现为眼睛非自主性,有节律的眼球摆动。对于这种情况,目前还没有任何有效的治疗方法,只能借助于一些矫正的方法来改善症状,比如如果存在屈光不正,需要佩戴眼镜,如果眼球震颤非常明显,也可以通过佩戴三棱镜的方式来消除一部分震颤的症状。手术治疗可以起到改善症状的作用,但是并不能根治眼球震颤。而且,出现眼球震颤一般会伴有眼部其他先天性疾病,比如大多数的远视、散光、先天性眼睛异常等等。语音时长 01:15”
-
先天性眼球震颤能治好吗先天性眼球震颤一般是不能够治愈的。根据目前的医学水平的发展,先天性眼球震颤常常伴有弱视、斜视等疾病,对于先天性眼球震颤,目前我们可以努力的提高患者的视力,但是并不能够通过手术或者药物的办法来彻底治疗先天性眼球震颤。
-
先天性心脏病是什么先天性心脏病是先天性畸形中最常见的一类,约占各种先天畸形的28%,指在胚胎发育时期由于心脏及大血管的形成障碍或发育异常而引起的解剖结构异常,或出生后应自动关闭的通道未能闭合(在胎儿属正常)的情形。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不容小视,占出生活婴的0.4%~1%,这意味着我国每年新增先天性心脏病患者15~20万。
-
先天性眼球震颤算残疾吗先天性眼球震颤一般不算残疾,只是一种先天性的遗传疾病。先天性眼球震颤是一种不受意念控制、有节律往返摆动的眼球运动,其发病原因通常考虑与遗传有关。患病后的主要症状会表现为视力减退、视物模糊、复视、屈光不正等临床症状。患病后可以通过激光矫正、佩戴框架眼镜等方式改善视力,必要时也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通过手术治
-
先天性眼球震颤最佳手术时间先天性眼球震颤一般是不存在最佳手术时间,先天性眼球震颤一般是在儿童两岁半左右,患儿越早治疗越好。眼球震颤是一种先天遗传性的疾病,多见于儿童。孩子两岁半以前全身发育尚未完善,此时进行治疗对孩子的副作用相对会比较大,因此建议在两岁半左右进行治疗比较好。目前眼球震颤的具体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也没有特别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