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祛风清热,宣肺通窍的功效。是由蒲公英、细辛、黄芩、麻黄、苍耳子等组成。用于伤风鼻塞、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鼻窦炎。滴通鼻炎水方中,蒲公英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细辛、白芷解表散寒,通鼻窍,祛风止痛,温肺化饮;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苍耳子、辛夷发散风寒,通鼻窍,祛风湿,止痛;石菖蒲开窍醒神,化湿和胃,宁神益志;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诸药合用,全方共奏祛风清热,宣肺通窍之功效。
滴通鼻炎水的功效与作用
![](https://branddoctor-cdn.miaoshou.net/miaoshou/video/cover/2020/07/24/20200724094716_93392.jpg)
医生主讲实录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为你推荐
-
滴通鼻炎水的用药注意事项外用喷鼻,除盖,喷颈向上,伸入鼻前庭,一次2到3滴,一日3到4次。本品仅供滴鼻用,禁止内服。忌烟酒、辛辣、鱼腥食物。切勿接触眼睛,鼻黏膜损伤者慎用。不宜在用药期间同时服用温补性中药。运动员慎用。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及年老体弱者,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02:08
-
十滴水的功效与作用十滴水为祛暑剂,具有健脾、祛暑功效,适用病症主要是,伤暑引起的头晕、恶心,腹痛、胃肠不适,临床主要应用于夏、秋季节感受到,暑湿所致的头晕,头痛如裹、恶心,脘腹胀痛,胃肠道不适或泄泻,身热不扬,舌苔白腻、脉濡缓。该药物的组成中,樟脑通窍、辟秽,止痛、开窍、祛暑为君药;干姜温脾和中,化湿除满;桉油透邪疏风,清热解暑,二药共为臣药;小茴香理气开胃,辛香止痛;肉桂温中理气;辣椒消暑开胃,辟毒;大黄荡涤实浊,四药共为佐药,诸药配伍,共奏健脾散风,清凉解暑之功。此外,有文献报道,还可以治疗,皮炎,烧伤烫伤,冻疮,但是,对于孕妇忌服,对本品及酒精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儿童必须在成人的监护下使用。02:08
-
滴通鼻炎水的功效与作用滴通鼻炎水是耳鼻喉科临床上很常用的药物,它属于中成药物,一般是由蒲公英,黄芩,麻黄,苍耳子,辛夷组成,具有很好的宣肺通窍,减轻患者鼻塞的作用。对于各种类型鼻炎、鼻窦炎都有一定的缓解作用。患者在用药的时候,一定要将喷颈向上,深入鼻前庭,规律用药一周的时间,患者鼻塞的情况会有明显的改善。在应用此药期间,一定要忌烟酒及辛辣鱼腥的食物,不能接触到眼睛,同时不能吃温补类的中药,如果患者在用药之后病情依然没有改善,需要到医院耳鼻喉科进一步就诊。语音时长 01:11”
-
滴通鼻炎水的功效滴通鼻炎水是一个中成药制剂,具有祛风清热,宣肺通窍的作用,对于常见的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都有比较好的效果。它和西药常见的具有黏膜收缩剂效果的药物类似,这个药不建议长期使用,一般不要超过一周。因为它收缩鼻腔黏膜的效果特别好,如果长期使用有可能会导致药物性鼻炎,这样鼻炎不仅没有治好,反而会变得更加严重。如果得了鼻炎,一定要了解鼻炎的分型,是属于过敏性鼻炎,还是慢性肥厚性鼻炎。有些可以采用药物治疗,有些就必须要手术治疗了。以上方案仅供参考,具体药品使用请结合自身情况在专业医生指导下用药。语音时长 01:14”
-
滴通鼻炎水有什么功效与作用病情分析:滴通鼻炎水,中成药名。由蒲公英、细辛、黄芩、麻黄、苍耳子、石菖蒲、白芷、辛夷组成。具有祛风清热、宣肺通窍的功效。用于伤风鼻塞、鼻窒(慢性鼻炎)、鼻鼽(过敏性鼻炎)、鼻渊(鼻窦炎)。意见建议:此药外用喷鼻,除盖。喷颈向上伸入鼻前庭。一次2-3滴,一日3-4次。禁止内服!用药过程中忌烟酒,辛辣刺激性食物!
-
滴通鼻炎水喷雾剂有什么功效与作用病情分析:滴通鼻炎水喷雾剂,中成药名。由蒲公英、黄芩、麻黄、苍耳子、辛夷、白芷、细辛、石菖蒲组成。具有祛风清热、宣肺通窍的功效。用于伤风鼻塞,鼻塞(慢性鼻炎),鼻鼽(过敏性鼻炎)、鼻渊(鼻窦炎)。意见建议:此药外用喷鼻。一次1-2揿,一日3-4次。切不可内服,避免药物接触眼睛,用药过程中忌烟酒,辛辣刺激性食物!
-
滴通鼻炎水的副作用滴通鼻炎水的副作用是使用久了之后会形成药物性鼻炎,鼻塞会越来越严重,鼻甲会越来越肿胀,再次使用药水的效果会降低。导致这种原因是因为滴通鼻炎水和西药常见的呋麻滴鼻液等血管收缩剂效果相似,长期使用会使鼻腔黏膜的血管收缩效果降低,鼻腔黏膜的弹性变低,这样鼻甲会越来越大,越来越肥厚。所以滴通鼻炎水一般情况下
-
滴通鼻炎水喷雾剂的作用滴通鼻炎水喷雾剂是一种中成药制剂,它的组成主要有蒲公英,黄芩,麻黄,苍耳子等药物。它的作用主要是疏风散热,清热解毒,通鼻窍。中医主要是用来治疗风热引起的鼻塞,流涕,流清涕或黄涕,打喷嚏等症状。在应用滴通鼻炎水喷雾剂期间,患者不能吃辛辣刺激性及肥甘厚腻性食品,以上食品能够生热,加重病情,不利于疾病的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