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病程长短,可以分为急性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和慢性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急性型发展比较快,然后数小时或一到两天,出血比较重,病情凶险,慢性型的病程可以达到数个月,多表现为实验室异常,比如小板计数减少,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增加,3p试验阳性。DIC,也就是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是动态发展的过程,不同阶段临床表现都有很大差异,可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个是高凝期,往往在实验室检查时发现血液凝固性增高,急性型很难发现,慢性型比较明显。
第二是消耗性低凝期,由于血浆凝血因子和小板被大量消耗,临床上表现为出血症状明显,特征是出血的广泛程度和严重程度不能用原发病解释,微血管血栓,常见有肾、肺、脑、皮肤受累、休克,还有就是微血管病性溶血
第三个实际就是继发纤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