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叩剌部位:中脘、足三里、天枢、梁门、内关。操作规程:常规消毒后,采用梅花针轻刺激对以上穴位进行叩刺,每穴10-20下,注意手法要轻要均匀,以小儿能忍耐为度,叩至皮肤微红即可。操作间隔:每日一次,五次为一个疗程,主治:乳食內积证,不思乳食或者食而不化,皖腹胀满,嗳气酸腐或者有呕吐症状。
二、叩剌部位:四缝、足三里。操作规程:选择手掌部近端指尖横纹四缝处和下肢双侧足三里。常规消毒后,用梅花针采取轻刺激,对穴位皮肤进行叩刺,每穴10下,注意手法要均匀要轻,以小儿能忍耐为度,叩至皮肤微红即可。操作间隔:每日一次,五次为一个疗程,至患儿积滞消除即可。主治:乳食內积之轻证,不思乳食或者食不化,皖腹胀满。
三、叩剌部位:脊柱两侧,肚脐周围。操作规程:常规消毒后,先选择脊柱两侧用梅花针采取轻刺激对穴位皮肤进行叩刺,从上而下,每侧叩刺两到三遍,重点是第五到八胸椎处。可叩剌五遍。再选择肚脐周围用梅花针采取轻刺激,以肚脐为中心以外五厘米圆形范围内,先内后外叩剌两到三遍。操作间隔:每日一次,主治:不思乳食或者食而不化,胱腹胀满,面色萎黄,夜寐不安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