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证是指水液凝结,质地稠厚,停聚于脏腑,经络,组织之间而引起的病证。常由外感六淫,内伤七情,导致脏腑功能失调而产生。
临床表现:
咳嗽咯痰、痰质黏稠、胸脘满闷、纳呆呕恶、头晕目眩或神昏癫狂、喉中痰鸣、或肢体麻木、见疠、瘿瘤、乳癖、痰核等,舌苔白腻、脉滑。
证候分析:
本证临床表现多端,所以古人有“诸般怪证皆属于痰”之说,在辨证上除掌握不同病变部位反应的特有症状外,一般可结合下列表现作为判断依据:
吐痰或呕吐痰涎或神昏时喉中痰鸣,或肢体麻木,或见痰核,苔腻、脉滑等。
痰阻于肺,宣降失常,肺气上逆,则咳嗽咯痰。
痰湿中阻,气急不畅,则见脘闷,纳呆呕恶等。
痰浊蒙蔽清窍,清阳不升,则头晕目眩。
痰迷心神,则见神昏,甚或发为癫狂,痰停经络,气血运行不利,可见肢体麻木。
停聚于局部,则可见瘰疠、瘿瘤、乳癖、痰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