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隔神经源性肿瘤,胸片检查可见肿块大多位于后纵膈的脊柱旁,在侧位胸片上可见肿块的后缘大都重叠于椎间孔,肿块呈圆形,卵圆形或哑铃型。哑铃型的一部在椎间孔内,边界清楚,密度均匀,胸部CT可以清楚地显示病变的形态和部位。对于向椎体挤压生长者,可显示椎体骨质压迫性地吸收。
纵隔神经源性肿瘤的影像学特点
00:00
01:01
医生主讲实录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为你推荐
-
肝癌影像学表现肝癌是我国常见的肝内原发性肿瘤,发病原因与血吸虫、肝炎、酒精性肝硬化病史有关。上述病变达到一定程度易癌变,形成肝脏原发性肿瘤。肝癌的影像学检查通常是肝部的增强CT和增强MRI。肝癌影像学的CT表现为单发或多发的圆形、类圆形肿块,局灶型周界清楚的密度减低区,弥漫型则表现为肝内弥漫分布的结节,境界多不清楚。平扫病变以低密度为主,少数为等密度,当肿瘤合并出血时可呈高密度。增强扫描,肝细胞癌的增强特异性是快进快出。较大的肝癌影像学常合并坏死,表现为低密度区中的更低密度,无强化。肝癌影像学典型的MRI表现为T1WI低信号、T2WI呈现信号较高,通常都不具有均匀性,呈现镶嵌征象,DWI高信号,增强扫描,动脉期显著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轮廓呈低信号,呈快进快出的强化方式,也可见假包膜增强。01:34
-
骨肉瘤的影像学检查骨肉瘤的影像学检查,对于诊断是非常重要的一步,我们可以看到发病部位,首先是股骨的远端,当病人出现关节疼痛的时候,一定要判断,关节疼痛是在靠上一点,还是靠下一点;靠内侧,还是靠外侧;一个很微小的这种破坏,一个很小的骨膜的掀起,一个特别小的一个软组织包,都是让我们警觉的。我们知道影像学的三大特征,就是骨破坏、骨膜反应和软组织肿块,无论大小,发现得越早,治疗效果是越好的。我们要抓住骨肉瘤的常见的发病的部位,股骨远端、胫骨的近端,还有肱骨的肩部肱骨的上段,这样三个部位。01:15
-
纵隔恶性肿瘤的影像学特点第一,纵隔肿块往往比较大,肿块内可见大血管增生。第二,如果是前纵隔肿块可侵犯单侧的胸膜出现多发结节和积液。第三,后纵隔的恶性肿块儿经常伴有附近骨质的破坏,以神经源性的恶性肿瘤多见。第四,肿块周围脂肪间隙出现破坏。第五,近期密切的随诊中肿块增大比较明显或者是出现肿块的远处转移。第六,患者具有上腔静脉明显受压变形,呈现不规则的变窄,临床可表现为上腔静脉梗阻综合征。语音时长 1:13”
-
纵隔良性肿瘤的影像学特点第一,多为纵膈内的小肿块,边缘比较清晰规则。第二,密度均匀的囊性肿块,脂肪性肿块。第三,肿块周围脂肪间隙存在。第四,患者临床上没有明显的症状,在密切的随诊观察中肿块在较长时间内大小改变不明显。第五,后纵膈良性肿块可出现附近的骨头,椎骨受压的改变,并且有骨质硬化的现象。语音时长 1:04”
-
肺结核影像学检查特点有什么不同分类的肺结核的影像学检查特点是不同的。原发性肺结核x线表现为哑铃型阴影,即原发病灶、引流淋巴管炎和肿大的肺门淋巴结,形成典型的原发综合征。血液播散型肺结核,ct可以发现,由肺尖至肺底呈大小、密度、分布三均匀的粟粒状结节阴影。
-
后纵隔神经源性肿瘤做手术危险吗病情分析:通常情况下后纵隔神经源性肿瘤做手术是比较危险的,主要是由于纵膈内的组织器官比较多,位置也比较复杂,可能会有一些损伤的现象出现,病人一定要做好心理准备和手术治疗前的准备。意见建议:建议病人可以在手术治疗后配合应用止痛的药物巩固治疗,缓解疼痛的临床症状,需要多摄入营养物质,防止体质虚弱。
-
纵隔神经源性肿瘤纵隔神经源性肿瘤包括神经纤维瘤、神经节细胞瘤和神经鞘瘤,都是比较常见的肿瘤,可以发生于任何年龄,以青年人的发病率最高。神经元性的肿瘤大多数位于后纵膈肌椎旁沟内,少数的神经鞘瘤可以纵隔中部或前方。x线表现是胸片或者卵圆形的致密阴影,密度比较均匀,边界比较清楚,往往呈现单侧性突出,少数有钙化现象。如来自
-
胸腺瘤的影像学特点"胸腺瘤(thymoma)是指来源于胸腺上皮细胞的原发肿瘤。前纵隔肿瘤中约50%为胸腺瘤,多见于40~50岁。临床症状主要是重症肌无力。肿瘤多位于前纵隔中部,内可见囊变、出血,偶有钙化。胸腺瘤有侵袭性和非侵袭性之分,侵袭性胸腺瘤突破包膜生长,侵犯纵隔内其他组织,术后易复发,可发生转移。1.X线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