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在临床上有重要的临床应用及价值,三类抗心律失常药物,作用机理是什么。
第一,它主要是通过特异性和非特异性的延滞钾离子外流,主要体现在延长动作电位时程及心肌的有效不应期。
第二,可以有效终止各种微折返,从而达到防止颤动及抗颤作用。
第三,对心房作用比心室作用更明显,因此对心室的影响较小。
第四,新的三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它具有对窦房结、心室、心肌细胞的收缩力以及血流动力学可以不产生明显的影响。
三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目前可以分为四代:
第一代为溴苄胺,是最经典的富集抑制剂,称为室颤的化学除颤药物,急性期可短期应用。
第二代如胺碘酮、决奈达隆、索达勒这类药物应用最为广泛也较早,其中以胺碘酮最为经典。
第三代多菲利特、伊布利特。
第四代为阿米尼特。
第三代及第四代药物优势比较明显,但考虑我国国情及经济状况,目前在基层医院还没有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