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过程可分为三期,包括:
一、体温上升期。由于体温调定点上移,产生升温反应,引起皮肤血管收缩,皮肤苍白,散热减少,病人自感恶寒。另一方面,由于骨骼肌不随意收缩,出现寒战、立毛肌收缩,加上机体代谢加强,使产热增多,从而产热大于散热,体温上升。
二、高热持续期。体温已升至调定点,产热和散热在较高水平上保持动态平衡,体温不再继续上升,此时皮肤血管已转为舒张,皮肤可发红,且是有温度较高的血液灌注皮肤,病人有酷热感。
三、体温下降期。体温调定点下移,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引起散热反应。机体表面的血管进一步扩张,排汗增多,散热增强,出现散热大于产热,体温逐渐降至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