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依据,包括以下3个方面:
一、降低自律性。抗心律失常药物,可通过降低动作电位四相斜率,提高动作电位的发生阈值,增加静息膜电位绝对值,延长动作电位时程等方式降低异常自律性。
二、减少后除极。细胞内钙超载可致迟后除极发生,钙通道阻滞药通过抑制细胞内钙超载而减少迟后除极发生。
三、延长有效不应期。药物改变传导性或延长有效不应期可消除折返。钙通道阻滞药和β肾上腺素受体拮抗药可减慢房室结传导,从而消除房室结折返所致的室上性心动过速;钠通道阻滞药和钾通道阻滞药可延长快反应细胞的有效不应期,钙通道阻滞药如维拉帕米和钾通道阻滞药可延长慢反应细胞的有效不应期。